8月11日晚8时,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梦回砥洎剧场座无虚席,2025年黄河流域“九曲同心颂黄河”《黄河大合唱》交响音乐会在这里启幕。当指挥家薛小虎的指挥棒骤然扬起,山西时光漫步交响乐团的恢弘乐声与数百名合唱团员的嘹亮歌声交织,《黄河大合唱》的磅礴旋律在太行山脉间回荡。
这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别演出,让这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古城,在红月与古堡的映照下,再度激荡起穿越时空的民族豪情。
红月破云出,恰与史诗应景
这场音乐会由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山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山西省演出行业协会、中共阳城县委员会、阳城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音乐会下半场,当《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朗诵声响起,军旅编剧禹保东浑厚的嗓音刚念至“月出东山”,剧场外的夜空突然风云流转——一轮红月冲破云层,悬于砥洎城古堡的飞檐之上,血色光晕与古城墙的斑驳光影交相辉映。
展开剩余67%见此情景,台下观众不约而同抬头望向天际,继而纷纷举起相机。这一幕仿佛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86年前《黄河大合唱》在延安诞生时的赤诚,与今日阳城儿女的家国情怀,在红月的见证下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共鸣。
琵琶演奏家庞培婕指尖的旋律随之流淌,时而如黄河浪涛奔涌,时而似孤舟漂泊摇曳,与红月映照下的古堡构成一幅流动的史诗画卷。
“太震撼了!”来自阳城县的退休教师王先生激动地说,“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红月当空的瞬间,我仿佛看到了先辈们浴血奋战的身影。”
老区承使命,歌声里的红色记忆
“阳城是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腹地,是太岳解放区的中心,在这里唱响《黄河大合唱》,是对历史最好的回望。”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姜新文在致辞中深情讲述。
作为2025年黄河流域“九曲同心颂黄河”活动的山西第二场演出,阳城的这场音乐会承载着特殊的意义——这里是重要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八路军总部通往延安的交通要道,是晋豫边抗日根据地的腹地,无数英雄儿女曾在这片土地上用生命守护家国。
演出中,阳泰集团屯城煤业合唱团与小西煤业合唱团的矿工们尤为引人注目。他们身着工装,脸上带着煤矿工人特有的质朴,却用铿锵有力的歌声演绎《伟大的中国 伟大的党》《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将煤矿工人的奋斗精神与革命年代的豪情融为一体。
当《都记着呢,王二小》的旋律响起,表演者牛太平的深情朗诵让台下不少观众湿润了眼眶,“这是提醒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为民族牺牲的少年英雄。”
薪火永相传,壮歌激励新征程
在当晚的音乐会上,《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的次子张安东、内侄黄平坐在观众席前排,眼中满是感慨。86年来,这首作品从延安窑洞传遍大江南北,如今在黄河岸边的革命老区奏响,既是对先辈的告慰,更是对后辈的激励。
当终章《怒吼吧!黄河》的混声合唱响彻夜空,红月已升至古堡正上方,月光与剧场灯光交相辉映。“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呐喊声浪,仿佛穿越了80年的时光,与今日阳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脚步同频共振。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艺术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集结。正如阳城当地的负责人所说:“黄河的怒吼里,有民族的记忆;阳城的歌声里,有未来的力量。”
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红月依旧高悬,仿佛在静静聆听——这座古城正在用新的奋斗,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黄河颂”。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李吉毅
(责编:马云梅、温文)啥叫股票配资呢
发布于:山西省牛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